大咖对话 | 大赛走进维亚生物
大咖对话 系列专栏
2023年上海国际创客大赛以“遇见未来合伙人”为主题,汇聚管理合伙人、投资合伙人、产业合作人三类合伙人,为具有创客精神的个人和团队打造交流和实践平台,为未来科技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作为大企业代表的产业合伙人,聚焦于新能源、数字化、生物医疗等重要赛道,从产业需求出发,为创客团队寻找合作机构,释放合作场景,发掘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
与智者同行,与你共启创新之路。
戴晗 维亚生物首席创新官兼创新中心负责人
南京大学强化班生物化学专业本科,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博士,哈佛医学院与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博士后。曾担任全球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的研发、商务拓展和外部创新高管,包括在葛兰素史克(GSK)美国研发总部10余年,担任蛋白降解团队的Scientific Leader & GSK Fellow。成功领导或共同领导了多个治疗领域的新药发现、临床前开发、转化医学和生物标志物研究项目进入临床阶段,包括肿瘤,免疫、代谢和神经性疾病。担任化学探针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Faculty Opinions药物发现与设计部门委员,大费城美中医药协会(SAPA-GP)会长和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客座教授与上海交大转化医学研究院客座教授。
Q1
您可以简单介绍维亚生物和维亚生物创新中心吗?
维亚生物于2008年成立,致力于向全球创新药研发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服务涵盖客户对早期药物发现的全方位需求,包括靶标蛋白的表达与结构研究、药物筛选、先导化合物优化直到确定临床候选化合物。
我所在的维亚生物创新中心则是致力于在全球投资生物技术创新,为多个治疗领域未满足的医疗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关注从生物制药到设备、诊断、先进生物技术等领域。2015年维亚生物进行了第一笔医疗投资,2017年维亚生物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在6年多时间中我们投资了全球92家公司,在多种疾病领域、多种分子形式上进行布局。
Q2
能否分享一下您为何从学术道路转向“商务”和“管理”工作?
转变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主要是当时在相关制药公司工作时,作为研发人员我当时就需要花时间去参加商务部门工作,参与项目评估,进行交流谈判等。这段经历让我对生物制药行业的内部和外部的创新协同有了比较客观深入的认识。当然当时我的工作重点还是聚焦在研发产品和项目数据层面。
内因是我意识到“商务”和“研发”都可以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而其中“商务”甚至起了放大器的作用。从研发到商务的转型也符合企业内部研发工作进程。一线研发人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逐步加入对项目的资源分配、与临床和商业化的对接、潜在发展可能性的考量等思考,这些本身就是管理思维的体现。后来就逐渐转型成为管理人员去接手项目管理、团队管理、战略管理等任务。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
总结下来,对于科学研究的追求贯穿于我工作的始终。生物医药研发的长周期性促使研发人员需要利用自己的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向管理者转型,更好地协调各部门共同完成复杂的药物开发工作,从而研制出真正的好药,并能送到患者手中。
Q3
您怎样看待“首席创新官”这一职位?维亚生物在创新上有何独到的方法论?
我刚到维亚生物的时候,还继续沿用了首席商业官的职位称呼。但后来发现它并不能准确涵盖赋能创新的职能范畴,就更名为“首席创新官”。我认为首席创新官需要负责公司和组织的创新策略制定、创新流程梳理以及创新工具开发。
在创新方法论方面,维亚生物创新中心有一些特别之处。传统孵化器更多是提供物理空间入驻和运维管理支持。而维亚生物创新中心则是虚拟孵化和融合孵化,采用服务换股权的业务模态。简单讲,就是参与被投企业项目的科研人员大部分是维亚的员工,以此来把内源研发能力和外部的被投企业研发需求相对接。
当然创新中心也提供资金赋能,两相结合去帮助早期生物技术公司打破“有技术没资金”或者“有团队没数据”的局面,用这种多元化的方法组合更高效地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可执行落地的管线和平台。
Q4
您认为在生物医药产业的优秀创新项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我认为生物制药行业的优秀创新项目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条件。
第一,掌握“核心技术”,即技术要有差异性、高壁垒、针对性。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要以终为始,目的需要明确清晰。要将满足什么样的临床需求、解决什么样的疾病问题作为先发考量。
第二,创客团队需要组合合理。一方面团队成员中要具备必要的科学素养,能够发现好方向,找到好技术,即便不是自身的,从他处引进也需要有这样的眼力和能力。另一方面团队成员中要有优秀的管理人才,统筹资源,稳步推进项目进程。
第三,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还需要有悬壶济世的情怀支撑。要将治病救人的理想追求牢牢树立,才能更有心力投入到漫长的研发周期中,才能做出真正的好项目。
Q5
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您对大赛的参赛项目有何预期?维亚生物能为大赛提供哪些支持?
就生物医药赛道而言,目前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比如近些年大火的ADC(抗体药物偶联物),作为治疗癌症的“魔法子弹”,通过对其进行靶点、毒素创新,以及偶联技术创新,XDC(多元化药物偶联物)被研发出来运用于多种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临床治疗场景。同时,被誉为创新药“种子库”的DEL(DNA编码化合物库)、新兴的无偏好筛选方法ASMS(亲和力质谱)、CADD(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AIDD(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以及基因治疗中的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基因治疗递送方式等,都作为新兴技术平台也在赋能生物医药创新。
由于海外生物医药的先发优势,我们之前合作的大部分都是海外企业。但是近几年我们也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国内创新项目能够达到我们的被投企业标准。这得益于国内近几年从政策端、资金端到人才端对于创新药的各种扶持和利好。所以我相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本次大赛生物医药赛道的参赛项目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作为投资孵化和产业方,我们将帮助大赛发掘优秀的创新项目,吸引更多创客团队来参与大赛。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将给出专业评估和辅导意见,有的放矢地帮助创客们更好地找到创新方向、市场需求、行业痛点,助力项目健康落地,迅速生根。同时,对于优秀项目我们也可以提供资金以及服务换股权的多元化服务来赋能其高速发展。
Q6
能否请您为大赛说一下寄语?
首先非常感谢大赛邀请维亚生物和维亚生物创新中心。那我们愿意帮助大赛积极找寻和评估优秀的创客团队,同时,希望能够充分运用维亚生物的服务研发能力和维亚生物创新中心的投资孵化赋能方式,更好地帮助参赛创客们。
制药的过程艰辛且漫长,希望此次大赛和创客们在制药“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样一个长道上坚持长期合作。我们将运用研发能力和投资孵化能力更好地赋能生物医药生态圈,从而共同携手为病患更好地去创造治病救人的良药。
✦
上海国际创客大赛
✦
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